题图:《羞羞的铁拳》
花三分钟从科学角度了解你的黑眼圈
知乎机构号:少年陈(知乎编辑推荐)
黑眼圈(DarkCirciles)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,但病人和皮肤科医生都用它表示眼下区域两块对称的、圆形且均匀的深色皮肤。虽然很多人都有这方面困扰,但关于其发病机理的研究文献并不多。
总的来说,黑眼圈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,包括血管在皮肤浅表的浮现、血红蛋白降解碎片在眼下淤积、真皮层中黑色素沉积,以及炎症后色素沉着、过敏性皮炎,接触性皮炎,眶周水肿,皮肤松弛产生的阴影等。这些因素彼此之间也会互相影响,因此使得黑眼圈的成因更加复杂。
黑眼圈成因
黑眼圈的成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:
1、眼下皮肤薄弱
眼周皮肤比较薄是黑眼圈形成的首要原因。我们人体大部分的皮肤厚度是2-3mm,而眼周的皮肤却只有0.5mm。
更薄的皮肤意味着皮下的血管会更容易被肉眼看到,从而容易使眼下皮肤透出区别于正常肤色的血管颜色。同时更薄的皮肤也意味着更加脆弱,容易因外力摩擦受到损伤,加剧黑眼圈的发生。
因此,天生皮肤很薄、比较白皙、或者眼下的血管比较粗,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红细胞的人,都会使得黑眼圈比较明显。
另外,缺铁性贫血也会导致较严重的黑眼圈。因为铁元素可以增加血细胞的含氧量。所以当铁元素不足时,缺氧的红细胞的比例会上升,使红细胞颜色比正常含氧状态的红细胞更深(参见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颜色的区别),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黑眼圈。
雪上加霜的是,衰老的皮肤随着胶原蛋白的流失,弹性下降,会变得更薄,黑眼圈也会更严重。
2、皮下淤血
眼下皮肤的毛细血管是极其细小的,有时候只能容许单个红细胞通过。但是,我们的血管并不是一条密不透水的管道,它的设计初衷是可以让细胞会从管道中透出的。
比如免疫细胞就需要通过血管运输到感染部位附近,然后从血管中钻出来,作用于感染部位。然而,血管具有的通透性,也会使得个别堆积在血管中排队的红细胞,会透过血管,泄露到周围的皮肤组织中。
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人体中有特殊的酶可以降解这些泄露的红细胞。但是在红细胞降解的过程中,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也随之被氧化和降解,这些被氧化降解的血红蛋白碎片会呈现出深蓝色-黑色的颜色,并遗留在眼下的皮肤中,形成黑眼圈。这其实和磕伤、擦伤产生淤青是一个原理。
其中导致眼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渗透到其他组织的原因包括:眼周血液循环瘀滞、睡眠不足,过敏,外力擦伤和其他遗传因素。
3、眼周色素沉着
眼周的色素沉着是指眼眶周围有更多的黑色素沉积,从而使得颜色变深。眼周的色素沉着在肤色较深的人种中更容易出现,比如印度人的眼眶大多都是黑色的。
色素沉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黑色素从破损的基底层中掉到真皮层,被真皮层中的巨噬细胞吞噬,形成真皮的黑色素沉积,这种很难清除;也可能是在皮炎之后继发性的炎症后色素沉着。在消除刺激黑色素产生的病因后,表皮层的黑色素沉着可能会随着角质层的新陈代谢而淡化。
紫外线刺激,过敏,特异性皮炎,接触性皮炎,激素波动,皮肤浮肿,衰老和某些药物,都会导致眼周的黑色素沉着。
4、皮肤松弛
随着年龄的增长,胶原蛋白会逐渐流失,皮肤弹性下降,导致皮肤由于无法抵抗地心引力而出现松弛。而皮下的脂肪组织位置也会下移,掉到眼周边框位置,出现泪沟和眼袋。泪沟和眼袋会在眼下制造阴影,也会出现黑眼圈的效果。
黑眼圈并不只是简单的由单一原因导致,有时候还会有好几个因素糅合在一起,导致黑眼圈出现。
比如说,衰老会导致皮肤松弛,出现泪沟,使眼下的阴影加剧。衰老同时也让皮肤更薄,眼下的血管更加清晰,最终出现黑眼圈。
再比如说,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会使得鼻子周围的眼眶组织血液循环受阻,并且鼻炎的不适可能会让人频繁的擦拭,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淤血。同时这类人的血管中有较多的炎症因子,也会导致炎症后黑色素沉着,出现黑眼圈。
黑眼圈的分型和鉴别
根据黑眼圈的表征,可以比较粗暴的分为4种类型:血管型、黑色素型、混合型和皮肤结构型(眼袋等)。在对韩国个年龄范围在19-56岁,平均年龄41.3岁的健康女性样本的研究表明,有35%的黑眼圈是单纯的血管型,5%是单纯的黑色素型,大部分人(54%)是血管+黑色素混合型,剩下的6%是皮肤结构型。
那如何区分我们的黑眼圈是哪一种呢?
首先,肉眼直接观察能够给我们提供初步判断的依据。血管型的黑眼圈呈现红紫色或者青色,黑色素型的黑眼圈呈现棕色。
如上图所示:
最左边的黑眼圈主要呈现棕色,因此主要是黑色素沉着导致的。
中间的两幅图是一对母女,她们的黑眼圈的模式是一样的。她们眼下的毛细血管的纹路清晰可见,而蓝紫色的黑眼圈就分布在其中。
最右侧女士的眼部有明显的皮下胶原蛋白和脂肪组织的流失,苹果肌下垂,从而使得眼部出现很深的泪沟凹陷,给眼部留下阴影。
此外,皮肤测量仪器的辅助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。我们可以根据交叉偏正光和UV模式下的眼部照片进行区分。交叉偏正光能看到皮肤更深层的信息。而黑色素可以吸收UV光,因此如果皮肤表皮层中含有黑色素,在UV光下皮肤颜色会加深:
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测眼周的红色素和黑色素含量进行区别:
上图B能看到眼下的血红素分布有加深,而图C能看到黑色素的分布有加深。
大家知道黑眼圈的成因以及自己对应的分类,就可以对症下药,解决自己的黑眼圈问题啦。下次有时间可以说一下如何对症下药。
本文内容来自「知乎」
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欢迎转发到朋友圈~
知乎热门文章
蓝洁瑛指控曾志伟性侵,多年谜案能否告破?
每个人都逃不过30岁
PGOne说他受黑人嘻哈影响,黑人嘻哈:?